第十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开赛 一睹超强评委阵容
发布时间:2019-05-26
5月26日,第十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第一天,几何与拓扑、代数与数论、概率与统计、应用与计算数学、分析与偏微分方程等5个方向的个人单项赛和个人全能赛正在紧张进行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11所高校的百名选手将在今明两天决出个人单项奖、个人全能奖和团体奖等多项大奖。
答题准备环节
面试环节
大奖最终花落谁家,我们还需耐心等待,满心期待之余,让我们一睹今年丘赛总决赛评委的风采。
竞赛总主席丘成桐院士
超强国际评委阵容
本届竞赛由总主席丘成桐院士、哈佛大学Wilfried Schmid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Igor Shparlinski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范剑青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汪徐家院士、哈佛大学刘军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王慕道教授等33位世界知名数学家担任总决赛国际评委,可谓是大咖云集。33人中,有10人曾分别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颁发的ICCM数学奖(原晨兴数学奖)金奖、银奖,应用数学奖金奖,陈省身奖;有5人将在今年6月9日-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作1小时报告(Plenary Lectures)或45分钟报告(Invited Lectures)。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第十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部分评委们的风采!
丘成桐
Shing-Tung Yau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
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William Caspa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他的研究范畴包括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和广义相对论。他是多家科学院的院士,包括台湾“中研院”、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及美国国家科学院。他所获殊荣包括1982年菲尔兹奖、1994年克拉福德数学奖、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0年沃尔夫奖以及2018年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陈汉夫
Raymond Honfu Chan
1998年第一届ICCM数学银奖获得者
香港城市大学理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退休教授。1985年在美国纽约大学Courant研究所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89年获得英国Leslie Fox数值分析奖。发表高水平论文多达140多篇,是世界数学领域论文引用率最高的人之一。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SIAM)的成员和理事。他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香港创办了《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并担任主编,还是20余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值线性代数、Toeplitz予处理子、图像处理、排队网络、金融数学与生物信息学等。
范剑青
Jianqing Fan
2007年第四届ICCM应用数学金奖获得者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统计学委员会主席,Frederick L. Moore’18金融学讲座教授。198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荣获COPSS总统奖(国际统计学领域最高奖项),2007年荣获晨兴华人数学家大会应用数学金奖,2009年荣获在美国文理与艺术界著名的古根海姆奖,2013年获泛华统计学会(ICA)的“许宝騄奖”,2014年荣获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授予的“Guy Medal”银质奖章。是多个世界著名统计学会的会员,包括ISI, IMS, ASA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维统计、机器学习、大数据科学、经济学、金融学、生物信息等。
季理真
Lizhen Ji
2007年第四届ICCM数学银奖获得者
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系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4年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数学科学博士后奖,1998年获得斯隆研究奖,2007年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颁发的晨兴数学奖银奖。研究方向为代数拓扑以及分析。
连文豪
Bong Lian
2013年获陈省身奖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教授。在数学物理方面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尤其是在顶点代数和镜像对称理论方面。发展了半有限上同调理论并应用于弦论中的问题。在研究卡拉比-丘几何和镜像对称中,提出了超平面猜想,并与刘克峰、丘成桐(与Givental同时)证明了镜像对称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计算公式。曾于2003年获J.S. Guggenheim Fellowship奖,2013年获陈省身奖。
刘秋菊
Chiu-Chu Melissa Liu
2007年第四届ICCM数学银奖获得者
2019年第八届ICCM 1小时报告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获晨兴数学银奖,担任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特邀演讲嘉宾。2012年任美国数学学会在职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几何和辛几何。
刘军
Jun Liu
2010年第五届ICCM应用数学金奖获得者
美国哈佛大学统计学系教授,美国统计学会会员,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员。担任众多顶级统计学刊物的编委和《美国统计学会会刊》的联合主编。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事业奖和斯坦福大学特曼奖,2000年获得米切尔奖,2002年获得考普斯总统奖,2010年荣获晨兴应用数学金奖、2016年获“许宝騄奖”。
王慕道
Mudao Wang
2007年陈省身奖、2010年ICCM数学金奖获得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数学学会成员。1998年在哈佛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取得的奖项和殊荣包括2003年至2005年斯隆研究奖学金、2007年Kavli研究基金奖、2007年“陈省身奖“、2010年晨兴数学金奖。研究方向包括微分几何、离散群、偏微分方程和广义相对论。
汪徐家
Xu-Jia Wang
2007年第四届ICCM数学金奖获得者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1990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数学研究。2002年获澳大利亚数学会奖章;2007年获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奖金奖;2009年当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对微分方程,尤其是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几何和运输应用有重要贡献。
辛周平
Zhouping Xin
2004年第三届ICCM数学金奖获得者
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数学系讲座教授、蒙民伟教授。198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纽约大学Courant研究所工作。1991年获得美国斯隆奖优秀博士后奖; 1993获得“美国总统奖”; 2002年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 2004年获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奖金奖。在双曲型守恒律、流体动力学和数值分析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应志良
Zhiliang Ying
2004年第三届ICCM应用数学金奖获得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教授,系主任。198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大学博士学位。国际数理统计协会会员、美国统计协会高级会员、中国科技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004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应用数学金奖。长期致力于数理统计领域的研究,是国际统计学界,特别是生物医学统计界很有影响的专家。
梁承裕
Shing-Yu Leung
2019年第八届ICCM 45分钟报告人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理学院副院长。200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博士学位,而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担任博士后。他的研究方向是用数值方法来研究偏微分方程和科学计算,图像处理的变分统计方法。
王彬
Bun Wong
2019年第八届ICCM 45分钟报告人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197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多复变量和复微分几何。
张智文
Zhiwen Zhang
2019年第八届ICCM 45分钟报告人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已出版12篇学术论文, 并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大学和国家实验室发表演讲。主要研究领域为不确定性量化、多尺度建模与仿真、贝叶斯推理、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
钟子信
Eric T. Chung
2019年第八届ICCM 45分钟报告人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获得香港数学学会青年学者奖。研究领域是非连续Galerkin方法,可计算的波动问题,异构模型中的流体流动问题,对于多尺度问题的模型简化技术。
Wilfried Schmid
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Dwight Parker Robinson教授
196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并在27岁成为教授。2012年,成为美国数学学会成员。主要研究霍奇理论、表象理论、自守形式等。
Igor Shparlinski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和澳大利亚数学学会会士
1980年在莫斯科国立教育学院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数论、理论计算机科学、密码学、量子计算等。